视频监控产品,从出现到现在,虽说经历的年份还不是很悠长,可是发展确实引人瞩目的。从当初的模拟时代开始,近年来,也持续向网络化、高清化发展。不仅仅是产品的性能,就连外形也是趋于小型化,操作上趋于智慧化。这一系列的变革,也让新一带的 IP摄像机出现之际,就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CTV监控系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说是时代的需求。
覆盖面广 轨道交通需求大
时下,应用监控设备的领域早已不是局限在企业工厂之类的环境了,更多是外在环境,大范围的布局使用。诸如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等。
据相关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过去十年内已经全面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普及,不仅北上广深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了1500公里,所有的东部省会城市都已建成了地铁,更有几十个东部地级市和西部省会城市规划和在建城市轨道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70余条轨道线路,届时全国的轨道交通总线路超过 100条,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
视频监控设备将会大范围的应用在轨道交通综合管理系统,而新一代的IP摄像机因为有着网络化、高清化的优势。在轨道交通应用当中,有着系统高干扰性、联网便利性、接口开放性等优势,还有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IP摄像机的发展速度之快,也让价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两者的融合应用,也从根本上体现了系统整合应用的趋势,将越来越被诸多用户所接受。
视频监控 联网亟待标准化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外部设备的同时,也在寻找更为适合的视频标准。
从轨道交通发展至今,在视音频编解码标准上,历经了MPEGII、MPEGIV、H.264几个阶段。在早期的视频传输过程当中,由于线路之间的标准不一,也增大了传输及编码的难度。
不仅如此,由于对传输和封装标准缺乏早期规范,经常发生线路之间不能互编互解的局面,管理各线的运营中心必须堆砌很多设备,才能接入各条线路,给系统运维带来很大困扰。
而目前的H.264发展趋于成熟,在国际、国内渐渐成为众多标准化联盟的选择,越多越多的厂商的选择实践,也让视频标准化的进程更进一步。但即使在选定了视频编码框架之后,还需要在基础上,完善信令、传输、文件封装的相关标准。唯有推出统一的视频监控标准,才能推动视频监控在轨道技术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