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时下相当热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对此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然而,就在多数人觉得这项新奇的前沿科技还只是停留在新闻报道里或是自己的无限猜想中时,芜湖的一位初中毕业生在暑期动手实践,自发研制出了两台3D打印机。
现场演示打印“实物”
15岁的彭爽,是这两台3D打印机的主人。这位自小学3年级起就迷恋上研究机器人的小伙子,仅仅花了几天时间,就成功组装成了两台机子,一台叫光敏3D打印机,一台是挤出式3D打印机。近日,在彭爽家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这两台造型小巧构造却很复杂的机器,听着彭爽满口专业术语的解说,相信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一时难以明白其中奥妙。但随着打印机“嗞嗞”作响,看着一个个立体造型的物品逐步成型,记者这才感受到它的“神奇”。
“现在普遍使用的打印机,可以打印电脑设计的平面物品,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也是一样的”,彭爽向记者介绍说,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可以用金属粉末、树脂等不同的原材料,在电脑3D建模后,将3D模型转化成打印机需要的格式,打印机通过程序控制,将这些材料一层层堆叠起来,最终将电脑中的模型变成实物。为了让记者看得更明白,彭爽特意打开桌上的光敏打印机,打印了一些小零件。记者看到,这是由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数据线、一台小型3D打印机组建的小型“生产线”,在电脑下达执行指令后,打印机开始工作,树脂在特定的光照下,熔液层层固化堆积,最终打印出了一个与电脑中模型一样的小部件。“这台机器的打印精确度高,这个是之前给我爸打印的头像”,记者仔细观察彭爽手中的这个小玩意,只见头像线条明朗,的确很像其父亲的模样。
“你看,这个盒里装的小部件,都是这段时间用3D打印机弄出来的”,彭爽爸爸笑道,如果现在家里的门把手坏了,彭爽也能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新把手,只不过材质不同而已。在彭爽看来,他觉得3D打印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与传统制造中用切削的方式让零件成型的“减法”工艺相反,3D打印就是做“加法”,能节省大量时间和原材料成本,且制造的精确性更高。